从原料仓库到生产车间,随处可见机器人、机械手、自动化牵引车辆在高效作业,这是记者日前在昆山沪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一幕。“率先启动‘机器换人’计划,从小作坊肇始发展到智能制造,成为行业翘楚的秘诀就是利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。”沪光公司董事长成三荣算过这样一笔账,“机器换人”投资近1亿元,减少473名工人,每年节约人工成本近4000万元,两年多收回成本。
在昆山,会变“魔术”的企业不止沪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一家。去年以来,富士康、纬创等170多家大中型企业实施“机器换人”,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01.3亿元,同比增长13.8%。其中,龙腾光电、启佳通讯、淳华科技、联滔电子、科森科技等一批企业完成技改投资超1亿元。“实施‘机器换人’的背后,是企业不断增加技改投入,技术创新主体意识的全面觉醒。”市机器人产业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,“机器换人”的本质正是以设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、工艺创新、管理创新,有力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。
“机器换人”让越来越多企业得到实惠,促使企业在科研、管理等方面进行革新。富士康、纬创、仁宝、丰岛等台资企业纷纷加快“机器换人”步伐。目前“自动化+智能化”工业4.0生产系统初具雏形。富士康科技集团对吴淞江园区冲压打磨、CNC、成型及组装等车间成功实施了自动化改造,采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机械手2000余台,每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亿元,企业员工人数从高峰时期的8万多人下降到目前的4万人,产品从单一的计算机连接器扩展至精密模具、笔记本计算机、工业计算机、液晶电视、CNC设备、新能源等,目前集团正构建大数据分析中心,投建IOT物联网应用智能工厂。
去年起,我市每年投入20亿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,其中就包括鼓励企业“机器换人”及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。同时,我市还积极引导老企业抓住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窗口期,加快技术改造,去年全市对“机器换人”企业按项目设备投资额的5%-10%进行补贴。在去年完成200亿元技改的基础上,今年再对150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,企业投入182亿元。“机器换人”“催熟”机器人全产业链,多措并举引导企业“机器换人”。通过“机器换人”、制造与应用的对接活动,我市鼓励应用企业优先采购使用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;扶持一批融资租赁机构以融资租赁方式帮助本地企业实施“机器换人”;培育一批系统集成商,将机器人应用到不同的行业,推动整个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。
服务热线
55137186